尾气治理大幕即将拉开 万亿市场空间亟待挖掘
宣布时间:2016-01-19
来源:
浏览量:9858
继在全球闹得沸沸扬扬的“公共排放门”事件之后,长安汽车日前被曝出旗下部门产物车型存在尾气排放不达标情况,并被相关部门责令处罚,引起行业一片哗然与轰动。
近年来,随着全社会环保压力的加大,排放已经是一个公众较为熟悉的话题。2015年年初,环保部宣布的《2014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》总结显示,北京、杭州、广州、深圳的首要污染来源是机动车。
尾气治理刻不容缓
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停攀升,我国正大步迈进汽车社会。资料显示,从2009年到2014年,全国的机动车保有量从1.7亿辆增加到2014年的2.64亿辆。据不完全统计,机动车尾气中包罗的一氧化碳、氮氧化物对PM2.5和PM10的直接“孝敬率”到达10%以上,且呈逐年增加之势。在汽车工业高速生长、汽车产量和保有量不停增加的配景下,由汽车尾气带来的大气污染现象已不容忽视。
近些年,为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,各级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措施,如建立在用车尾气监测、环保标志核发等管理制度,逐步提高机动车排放尺度和油品质量,各地加速淘汰老旧车和黄标车,《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“十二五”规划》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等文件对机动车尾气治理做了相关部署和要求。
尾气治理市场迎机遇
有分析指出,汽车尾气作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,排放的有害气体占到大气污染总量的60%以上,在环境治理压力的倒逼下尾气处置市场将迎来快速生长机遇。
据环保部统计,机动车尾气是多地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,1)门路拥堵加剧,燃油效率降低,机动车污染排放显著增加。特别是北京等都市地域,机动车密度大、活动强度高,污染物低空排放量大,对当地PM2.5浓度孝敬较大。2)全国9000万辆机动车尾气或超标,治霾先治尾气。截止2014年底,我国汽车保有量为1.5亿辆,其中汽油车1.3亿辆。按催化剂的寿命8~10万公里或5年计算,2010年前生产的6600万辆汽车已超标,且由于我国缺乏过期催化剂更换检测,因此2011~2014年生产的6000多万辆汽油车中已有约2000万辆超标,合计超标排放汽车月9000万辆。催化剂失效后,污染物排放会增加3倍左右。成为雾霾的重要来源。
对此,业内专家体现看好机动车尾气治理市场。以北京为例,凭据当前9000万辆超标排放汽车保有量,进口SCR系统单套售价3~4万元计算,仅催化剂更换市场容量即达3.15万亿,此外,考虑到雾霾压城的现实压力,国五汽、柴油尺度供应有望提前,加上尾气VOCs治理、尾气检测、环境监测等相关市场规模,机动车尾气治理市场规模不行限量。(转自:中国环保在线)